農民工“保障網” |
|
來自網絡- |
2014-09-02 08:56 |
|
|
前不久,《六安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實施辦法》出臺實施,提出了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建立不良信用檔案和“黑名單”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來規范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這意味著,我市農民工在建設領域勞動獲得報酬的合法權益有了制度保障。 勞動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近年來,拖欠工資、欠繳社保費和未依法訂立、變更、解除勞動合同等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涉及建筑行業勞資糾紛更加突出,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形勢日益復雜。如何更好地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讓其“勞有所得,勞而無憂”?近年來,市人社部門采取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將短期舉措與長期舉措共同推進,傾力構筑農民工權益保障“安全網”。今年以來,全市共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641件,涉及勞動者1.3898萬人,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12142.475萬元。 源頭預防 構建長效機制 和諧勞資關系,涉及群眾切身利益,要想從根本上抓好,必須從源頭治理,建立長效機制,形成法治化管理格局。近年來,就勞資糾紛突出的建筑行業,我市先后出臺了《六安市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實施辦法》、《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管理誠信單位認定辦法》等10多個規范性文件。 為促進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實,市人社部門通過發放致建設、施工單位和農民工的“一封信”,在建筑工地放置維權告知牌、發放維權聯系卡,開展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等多種方式,加大政策實施推進力度,營造良好的實施氛圍。截至目前,全市參加2014年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和企業誠信評價的各類用人單位共1509戶,涉及勞動者約15.895萬人。同時,市人社部門還通過邀請企業老板和管理人員參加勞動保障法律講解班等形式,宣傳講解各項勞動法律法規,促進企業規范用工,提升用工誠信度。 服務前移 暢通投訴渠道 “以前只接到過個人名片,現在政府部門也遞名片,還真是第一次碰到,以后跟你們咨詢就更方便了!”六安開發區某企業員工孫某在接過市人社局工作人員遞給的“勞動監察服務聯系卡”時感慨地說。“勞動監察服務聯系卡”是市人社部門為方便企業咨詢政策、勞動者維權特別量身定制的“工作名片”。這是市人社部門打造維權服務平臺、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的舉措之一。 為了打造農民工維權服務平臺,近年來,市人社局還不斷拓展窗口服務功能,實行案前授法和“一站式”服務;對群體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將立案時限縮短為三個工作日,做到快立、快查、快結;實行領導包案,對群體案件直接接待,化解疑難糾紛,及時有效地解決欠薪案件;在網站上公開立案條件、處理流程、辦事指南,設置網上投訴舉報功能,及時解答涉勞問題。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市人社局還聯合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打擊“黑中介”、“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執法行動,發揮部門聯動合力。 親情維權 用心為民解憂 “四川的山馬阿達、廣西的虞章作、云南的程寬順……”“李明昌、馬自安、楊玉坡、方敏……”這是勞動者的名字記錄在勞動者維權登記簿上,如今,雖然他們身在天南海北,但他們都面帶笑容,早已領到自己辛苦工作得來了血汗錢。 農民工糾紛中有很多屬于“三無”(無欠據、無合同、無工票)的情況,針對這一狀況,近年來,市人社局與住建委、司法局、公安局等部門,建立農民工維權聯合窗口,打開親情維權的“綠色通道”。一方面邀請優秀律師為農民工免費提供法律援助,運用民事訴訟、非訴訟調解、訴前調解等手段,幫助農民工協調追回工資;另一方面,勞動監察部門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采取到農民工聚居地發放工資等新舉措,減輕農民工負擔。 目前,這樣的部門聯動、親情幫扶的維權機制在我市已成常態,他們從農民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入手,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做了大量工作。今年7月份,成功幫助30多名廣西、云南少數民族民工討回被拖欠工資5.8萬元。 | |
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為:普工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來源”“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作者:普工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2、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