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發布《關于印發“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全面部署人社領域的“互聯網+”行動計劃。
也就是說,等到2020年,將實現“互聯網+人社”多元化、規模化發展,建成較為完善的創新能力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服務銜接有序、規范安全高效、充分開放共享的“互聯網+人社”發展格局。
《行動計劃》包括48個行動主題,那么,什么是“一人一卡全國通用”?“人社電子檔案袋”有什么用?如何實現網上參保續保?社保卡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又是怎么回事?
1.一人一卡,全國通用
主要內容:面向在中國境內就業或參加社會保險的中國公民、港澳臺人員、外國人發放社保卡,在2020年覆蓋90%人口,基本實現“一人一卡”。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開通社保卡的102項應用目錄,普遍實現跨地區持卡應用,并與政府其他公共服務實現“一卡通用”。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一數一源,多元采集
主要內容:建設持卡庫、用人單位基礎信息庫,歸集整合各業務領域的基礎信息,實現“一數一源”,并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實現對接、校核。拓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業務信息的采集范圍,健全信息共享和校核機制。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部、省兩級部署
3.個人身份認證平臺
主要內容:依托社保卡及持卡庫,構建全國統一的個人身份認證平臺,支持各類用卡場景,實現對服務對象的準確識別,形成業務辦理的實名制驗證能力,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并與國家統一建設的用戶身份認證體系實現互聯互通。結合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進一步提高身份識別的精準度和方便性。增強社保卡互聯網應用能力。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部、省兩級部署
4.人社電子檔案袋
主要內容:聚集整合個人的就業經歷、職業技能培訓、參保繳費、待遇享受、工資收入、權益保障、表彰獎勵等數據,以及用人單位的勞動用工等數據,形成服務對象的電子檔案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對各類服務對象的基礎屬性、業務屬性、行為軌跡進行“畫像”,開展比對和關聯分析,準確描述不同群體、個體的業務行為特征,為核驗服務對象的業務狀態、感知服務需求提供支持。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部、省兩級部署
5.用卡軌跡圖
主要內容:融合社保卡應用、服務、管理信息,開展針對持卡人員的信息分析,形成用卡行為軌跡,判斷持卡人員的用卡方式及服務偏好。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部、省兩級部署
6.大數據應用平臺
主要內容: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規范數據采集和應用標準,拓展數據采集范圍,積極與公安、稅務、民政、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共享數據資源,探索引入社會機構、互聯網的數據資源,構建多領域集成融合的大數據應用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數據關聯分析,結合“人社電子檔案袋”、“用卡路線圖”的軌跡分析結果,形成服務需求的實時感知與預判分析能力。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7.人社信用體系
主要內容:建設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歸集整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信用信息,建立信用信息綜合評價模型與標準,對各類服務對象守信失信行為進行分析,構建“人社信用體系”,客觀評價用人單位和個人的行業信用情況,并與國家信用體系全面對接,實現信用信息互通、評價規則互認。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
8.支付結算
主要內容:加快推進社保卡加載金融功能,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支付結算平臺,廣泛借助合作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支付渠道,拓展社保卡的線上支付結算模式。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
9.公共信息服務
主要內容:建立統一的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統一線上服務入口,實現全業務、多渠道的便捷服務。構筑統一的網上服務大廳,凡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服務事項,都要實現網上受理、網上辦理、網上反饋,提供辦理進度和辦理結果的實時查詢服務,做到“應上盡上、全程辦理”。推廣網上維權、網上調解仲裁、網上職業培訓等新模式。著力提升12333電話服務能力,大力發展移動客戶端、自助服務終端、微信等服務渠道,依托全國統一的個人身份認證平臺,構建全網統一的用戶管理體系,實現線上線下各類服務渠道之間的互動銜接。
實施主體:部、省兩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0.社保卡應用普及
主要內容:充分發揮社保卡的身份憑證功能,推動持卡辦事,逐步實現社保卡在就業、社會保險、人才服務、勞動維權等業務領域的普遍應用,形成“持卡前臺辦事,材料后臺調取”的經辦服務新模式。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1.業務流程優化
主要內容: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簡化優化業務流程。建設統一標準的電子檔案系統,統一業務入口,精簡業務表單,簡化辦理過程。實現就業失業登記、社會保險登記、勞動用工備案的協同辦理。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推動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共享,進一步減少群眾辦事證明材料。依托“人社信用體系”,建立依據信用情況開展業務分類處理的新模式。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2.智能決策支持
主要內容:借助大數據技術,建立決策支持體系,及時感知政策實施和運行中的問題,促進政策完善。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3.網上就業服務
主要內容:推動就業服務進駐統一的網上服務大廳,并向移動應用等其他服務渠道延伸。開展網上就業失業登記、網上職業介紹等服務,逐步實現網上就業指導。利用大數據技術感知群眾的就業創業需求,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服務。
實施主體:部、省兩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4.就業D圖
主要內容: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對各類群體就業信息的匯聚整合與關聯分析,結合智慧地圖、位置挖掘分析等技術,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各地區、各行業、各工種的人力資源市場供需狀況、就業景氣指數、薪資水平等,引導勞動者有序流動、理性擇業、轉換和提升職業技能,指導用人單位合理設置招聘計劃,指導培訓機構開發更具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開展培訓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5.就業精準扶持
主要內容: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利用大數據分析,準確感知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結合勞動者的就業意向、技能水平、文化程度等個人特征,為勞動者提供精準的就業創業信息服務,開展在線職業評測與就業創業指導,主動推送各項就業扶持政策信息。引入信用機制,依托“人社信用體系”,分類設定創業擔保貸款額和貸款周期等。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6.檔案信息服務
主要內容:建立全國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礎數據庫,實現全國檔案信息共享、異地查詢。開發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平臺,向社會提供網上辦事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7.人力資源市場監管
主要內容:建設全國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信息平臺,歸集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信息,構建以信用監管、信息公示為核心的監管體系,面向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網上許可、年度報告、信息公示等服務功能,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名錄、年度公示、信息查詢等服務。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人力資源市場監管決策支持能力。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8.失業預警
主要內容:利用互聯網收集用人單位發布的用工信息、工資支出信息等,通過與就業、社會保險數據的對比,構建基于大數據分析技術的失業預警體系,實現對企業用工狀況、勞動者失業情況的監測預警。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19.網上社會保險服務
主要內容:推動社會保險業務進駐統一的網上服務大廳,并向移動應用等其他公共服務渠道延伸。面向個人及參保單位提供網上參保繳費等業務辦理和查詢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感知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險訴求,提供貼心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0.網上參保證明
主要內容:利用數字證書、電子簽章等技術,通過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政府數據開放平臺,按規定支持相關部門及社會機構聯網核驗參保狀態情況。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1.全民參保精準識別
主要內容:利用大數據技術,定位未參保對象,確定重點擴面人群,探索利用社交網絡、城市服務等互聯網服務入口推送參保提示信息,提供網上自助參保、續保、繳費等服務,輔助參保人員自助完善個人登記等信息,引導廣大群眾參加社會保險,推動全民參保登記。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2.待遇資格認證
主要內容:利用大數據技術,依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數據資源,通過與社會數據的對接,實現對享受待遇資格人員出行、就醫購藥等生活軌跡信息的關聯性分析,輔助判斷參保人員的社會保險待遇享受資格。借助移動互聯網、生物特征識別等技術,推進待遇享受資格遠程認證。通過與就業創業服務數據的對接,實現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資格條件的審核。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3.就醫一卡通
主要內容:依托社保卡,支持就醫結算與就醫服務的便捷流程,實現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相關醫療費用的本地或異地直接結算;為持卡人員提供掛號、就診、取藥、檢查單及化驗單的打印與查詢等就醫服務;實現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與醫療救助、大病保險等待遇的銜接結算。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4.醫保智能監控
主要內容:利用社會資源,逐步將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醫療服務及線上線下購藥服務納入智能監控范圍,結合參保人員持卡就醫購藥的軌跡信息,實現對門診、住院、線上線下購藥等醫療服務行為的全方位監控。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5.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主要內容:推進社會保險業務管理系統省級集中,支持省內異地就醫業務;加快國家與各地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對接,實現全國范圍的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部、省兩級部署
26.社會保險基金智能監督
主要內容: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監管系統,實現對社會保險業務、基金財務及相關數據資源的比對核查,推動社會保險與財政、稅務、金融監管等大數據資源的融合應用,篩查社會保險基金欺詐違法違規行為,實現精確查處,提升基金監督效能。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27.網上人才服務
主要內容:推動人才服務進駐統一的網上服務大廳,實現各類培訓、考試、技能鑒定網上報名和成績結果的網上反饋,提供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技工院校畢業證書、就業創業證的網上核驗服務。構建網絡化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及時公布人才工程和人才項目信息,為各類人才與項目需求提供對接服務。利用大數據技術準確感知人才服務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28.網上職業培訓
主要內容:建立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平臺,發布職業培訓機構名錄,以及職業培訓補貼范圍內的產業行業、職業(工種),面向實名注冊的勞動者提供線上線下相銜接的職業培訓服務。鼓勵相關機構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數字教學資源,開設“網上課堂”,實現優質培訓課程在線共享,推廣大規模在線培訓模式,擴大培訓覆蓋范圍。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29.人才供需指數
主要內容:匯集各行業、各領域人才信息,建立人才資源庫,共享各類人才信息,全面掌握人才資源底數。加強對各類人才需求的在線監測和大數據分析,及時公布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信息,引導勞動者合理制定職業發展規劃,轉換和提升職業技能,指導用人單位優化人力資源結構,為產業布局與政策引導提供信息支持。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30.人才服務綠色通道
主要內容:通過與政府其他部門的信息共享,建立部門協同的網上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落實人才政策,解決各類人才的后顧之憂。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1.網上維權咨詢
主要內容:借助互聯網新媒體,構建在線政策咨詢平臺,針對不同人群在文化程度、技能水平、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分類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的政策宣傳和法制教育。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2.網上調解仲裁
主要內容:開展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在線預約立案、開庭、案件信息推送等服務,推進在線調解和仲裁,引導當事人合理維權,及時化解爭議。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3.勞動保障智能監察
主要內容:推動建立統一的網上勞動用工備案平臺,加強勞動用工動態監測。利用互聯網數據,發現勞動保障違法違規行為線索,并與就業、社會保險、勞動用工信息進行比對核查,確定需重點監控的用人單位,有針對性地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4.權益保障聯動處理
主要內容:構建線上線下相銜接的權益保障平臺,支持信訪、社會保險基金欺詐、勞動人事爭議、勞動保障監察等案件的信息協同與共享,形成登記受理、執行調度、處理反饋相結合的權益保障聯動機制,實現對群眾權益保障訴求的跨地區聯動處理。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5.智能應急指揮
主要內容:利用大數據、智慧地圖、融合通信等技術,建立智能執法調度指揮平臺,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實現應急指揮、執法調度、移動執法等提供技術支持。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
36.信用監督
主要內容:依托“人社信用體系”,對誠實守信主體實行信用承諾、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激勵措施。加強對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社會保險協議服務機構的信用管理,依法打擊用人單位違法行為,懲處“黑中介”和協議機構的違規、欺詐、騙保等失信行為。在錄用公務員、榮譽表彰等時,審查錄用人員、表彰對象的信用情況。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
37.社保卡應用拓展
主要內容:基于持卡庫,建立面向社會開放的社保卡服務平臺,支持政府其他部門及社會機構開發社保卡應用。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38.精準能力識別輸出
主要內容:依法支持政府其他部門及社會機構依托社保卡、個人身份認證平臺,開展面向城鄉居民的實名身份核驗服務。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39.支付結算能力輸出
主要內容:開放社保卡支付結算接口,支持與各類社會支付渠道的應用集成。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0.信用評價能力輸出
主要內容:探索與社會信用平臺共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用信息。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1.身份校核能力輸出
主要內容:在保證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開放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技工院校畢業證書、就業創業證等證照信息的核驗接口,支持政府其他部門及社會機構的集成應用。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2.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監測
主要內容:構建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監測體系,探索建立全國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監測和發布機制。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3.職業供求信息開放
主要內容:向社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放招聘崗位信息,面向社會提供精細化、個性化的職業供求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44.線上家庭服務
主要內容:利用社會力量搭建家庭服務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臺,發展互聯網家庭服務模式。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45.創業服務平臺
主要內容:構建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在線的項目開發、開業指導、跟蹤扶持等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
46.權益信息開放查詢
主要內容:開放查詢服務接口,在保證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向單位和個人提供人員就業經歷信息、參保信息等查詢服務。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7.網上購藥結算支持
主要內容:建設統一、開放的醫保結算數據交換接口,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相關機構開展網上購藥等應用。
實施主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社會參與
48.健康服務
主要內容: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醫保診療信息的挖掘分析,在保證信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支持健康服務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化發展,為參保人員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實施主體: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建,社會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