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等休假相關標準 |
|
來自網絡- |
2019-08-08 14:17 |
|
|
休息休假時間是勞動者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任職期間內,不必從事生產和工作而自行支配的時間。 休息日標準 休息日又稱公休假日,是勞動者滿一個工作周后的休息時間。勞動法第38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天。1995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修改<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國務院令第174號)規定,我國職工的休息時間標準為工作5天、休息2天。該決定同時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統一的工作時間,星期六和星期日為周休息日;企業和不能實行國家規定的統一工作時間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周休息日。 法定年節假日標準 法定年節假日是由國家法律、法規統一規定的用以開展紀念、慶;顒拥男菹r間,也是勞動者休息時間的一種。建國后,我國法定年節假日為7天。1999年法定年節假日增至10天。2007年頒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將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設為法定節假日,將我國傳統節日設定為法定節假日,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提高全世界華人的文化凝聚力。 我國現行法定年節假日標準為11天,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根據2013年《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44號),具體為: 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年休假標準 帶薪年休假是勞動者連續工作滿1年后每年依法享有的保留職務和工資的一定期限連續休息的假期。勞動法第45條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2007年國務院頒布《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國務院令第514號),明確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 2008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和《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公布實施。至此,全面建立起適用于各類用人單位的帶薪年休假制度。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實行,使職工得到更好的休息,這有利于勞動者的身體健康,也有利于勞動者在經過充分的休息后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生產和工作。 探親假標準 1981年國務院發布《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規定了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探親假標準。根據規定,職工工作滿1年,與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假期待遇(每年1次,假期30天);與父親、母親都不能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團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假期待遇(未婚職工每年1次,假期20天;已婚職工每4年1次,假期20天)。同時,單位應根據需要給予路程假。探親假期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在內。 婚喪假標準 按照1980年頒布的《國家勞動總局、財政部關于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職工本人結婚或職工的直系親屬(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由單位酌情給予1-3天的婚喪假。另外可根據路程遠近,給予路程假。 我國古代休假制度 每星期上班5天,休息兩天,叫做“雙休日”。除此之外,還有元旦、五一、國慶以及春節等法定假日和帶薪年休假,這就是我國當今的休息休假制度。 我國休假制度,可說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漢律》記載,早在西漢時就有明文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務人員上了4天班,第五天則放假洗澡更衣,修發刮臉。到了東漢,這個制度又有了放寬。《史記·百萬君傳》載:“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碑敃r的公務人員除高官外,一般都集中在官衙膳宿,平時不能回家。這個規定不但可以洗澡更衣、修理形象,還可以回家看望老小、探親訪友,夫婦團聚。 到了唐代,休假制度從5日一天改為10日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末一天休息。唐朝詩人韋應物就有“十日驅馳一日閑”之句。除每旬一天的法定假外,每年的“清明”、“冬至”還放1至3天假,回家祭祀祖宗,稱之為“至日”。 宋朝公務人員的休假制度更加寬松。據《文昌雜》載:“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歲共六十八日!彼纬有一個特殊規定,各級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務,公務人員回家過年省親,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門“開印”辦公。這樣,他們全年的實際休假達到98天。明朝的休假制度較之宋元有所改變。月假仍是3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冬至等節日共可放假18天,每年休假只有50多天。 清朝的休假制度前期基本上沿襲明朝,后期開始變化。鴉片戰爭以后,西方人大量進入中國,他們仍按本國的習慣,每星期休假一天,時間一長,國人產生了認同感。上!渡陥蟆肪痛税l表評論說:“西洋諸國禮拜休息之日,亦人生之不可少而世事之宜行者也! 在中國,最先實行星期天休假的是福州船政學堂,繼之如清政府的學部、農工商部和外務部。這些部門本來就是在西風東漸的大背景下開設的,公務又多與外國人交往,為了有利工作,這3個部門便于1906年正式實行星期天休假,成了“開風氣之先”的官衙。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不得不順應潮流,在上層基本上實行了星期天為公休日制度。 除公休日外,各個朝代還有一些不同的請假制度,類似如急、告、寧。南北朝時規定,公務人員奔喪、救災,可以請“急假”,一年可準60天,千里之外者還加路程假20天;回家完婚、雙親生病可以請“告假”,時間一般為20天至一個月;家貧需要回家安排生產或因病難以堅持工作者可以請“寧假”!赌鲜贰份d:“襄陽府將敬,家貧休假,輒賃自給。”《蔡邕傳》也有“屬吏張宛體病,長休百日”之說。 更多藍領招聘咨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找工作就上普工網 微信號:pg114_net |
|
本站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站未注明“作者為:普工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來源”“作者”,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作者:普工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2、 如本站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
| 解決方案 | | 資源下載 | | 關于我們 | 微信掃一掃,好工作隨意找! |
招聘服務 微信招聘 勞務派遣 社保代理 業務外包 殘疾人掛靠 |
2012杭州社保 2012遵義社保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加盟無憂 sitemap |
聯系我們
招聘客服:
1143203847
社?头
1609073348
派遣客服:
763667942
客服電話:0571-88776501
|